到2018年,全省学校要开齐开足美育课程,普通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,并纳入学分管理。日前,我市启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,真实记录学生们的成长轨迹。
到2018年,开齐开足美育课程
我省近日出台方案,要求到2018年,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。到2020年,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。
方案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艺术课程,总量不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占总课时9%的下限,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总课时的11%开设艺术课程,初中阶段艺术课程课时不低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课时的20%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、美术课程的基础上,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、戏剧、戏曲等地方课程。
普通高中保证艺术类必修课程6个学分。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、美术课程的基础上,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、戏剧、戏曲、影视等教学模块。职业院校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,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。中等职业学校将艺术课程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,保证72学时。普通高校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,开设艺术实践类、艺术史论类、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,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,并纳入学分管理。
记录小学生成长的平台启用
10月11日,我市正式启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电子化管理平台。该平台对学生的学校生活、学习经历、实践体验、成长结果进行真实再现和反映,科学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,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。
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、学业水平、身心健康、艺术素养、社会实践等五个维度,由教师评价、家长评价、学生自评三部分构成,评价方式包含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。过程性评价是以记录学生日常学习、生活为内容的评价方式,主要包括:成长记录、日常表现、日常激励、阳光体育一小时、艺术测评记录。阶段性评价是指在每学期期末前,老师对学生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的评价,包含人文素养、学业水平、身体素质、艺术素养、实践素养、考试成绩、寄语总结等几大方面。评价系统的阶段性评价模块包括:等级性评价、描述性评价、数据评价、检测评价、分项检测评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