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0000-000
心聚事业 共同发展
 
 
点击排行
您所在的位置:
新加坡教育:政府很重视人才 成本较低质量却不缩水
来源: | 作者:zgxiaoyuanxing | 发布时间: 2018-08-03 | 246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“你好,新加坡”

乘着新加坡航空公司的SQ807航班,抵达樟宜机场时已近午夜。

 

第四航站楼里整洁明亮,冷气开得十足,满眼精心布置的绿植和各类服务设施(甚至有免费的按摩椅)。从边检、取行李、海关检查到上出租,算了算没超过20分钟。

 

这座机场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球最佳。人们一落地,就能感受到开国元勋李光耀建国开始就推崇的理念:效率至上。

 

在前往公寓的计程车上,一路经过浓郁的热带灌木,海岛的湿热扑面而来。

 

我上一次出国学习是在英国,同样是岛国,但伦敦的第一印象要干爽很多。

 

我今天的目的地(要去的地方)是以李光耀命名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共政策学院,坐落在新加坡武吉知马的国家植物园里,各种郁郁葱葱的美丽植物。这也许是世界上唯一坐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学校了。

 

 

 

经常有朋友问:新加坡的教育怎么样?假如我带着你参观国立大学,尤其是U-town新校区,你一定会被漂亮有设计感的校园、图书馆里一排排苹果电脑、宿舍里的游泳池、还有防雨天桥联通的宿舍与教学楼震撼到。然而,教育不仅仅是硬件,当然不能只看表面。

 

新加坡的教育什么样?我们不妨从它的教育导向和国家理念说起……

 

2

“怕输”的新加坡人

53年前里,新加坡被马来西亚联邦踢出来,被迫独立;半个世纪的发展,它已成为全球人均GDP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。它的国民性里有一种拼搏和不安全感,这一点也体现在了生活和教育的方方面面。

 

作为一个地理面积还不如北京海淀区大的小岛,新加坡能成为全世界最繁荣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,它的核心之一就是效率和人才。

 

李光耀说:“土地这么小,我们最大的资源只能是国家的人才”。对人才的追求,可以说是新加坡成功的一大基础,而也因此,它的教育实践是以高强度竞争为典型特色的。

 

 

 

此外,新加坡笃信“教育最大的危险就是静止不变”,所以教改一直在进行。尤其是1979年的吴庆瑞报告,可以说奠定了今日的新加坡教育。

 

此前,新加坡曾有着超过两位数的辍学率,于是副总理吴庆瑞博士受李光耀之托,带领十四人小组探究教育制度的弊端。最终出炉的改革报告有两项核心:

 

第一是调整双语教育比重,建立以英语为主、根据学生自身能力选择第二语言的教育实践;

 

第二就是普通教育与技能教育双轨,后来也被中国借鉴。支持第二点的,是政府设立了一套复杂的分流机制,在小四、小六、中四和中六设置四道闸口,将不同能力的学生送往“学术能力强弱不同”的教育管道。

 

有了分流,考验新加坡父母的时候到了。

 

我在国立大学的同学Tan是新加坡政府的公务员,祖籍福建的华人第三代。在高薪养廉的新加坡,给政府工作的他加上在外企上班的太太,收入足够保证一家人优渥的生活。

 

但女儿的教育问题依然让他压力山大。

 

“非常遗憾的是,我们下一代面临很残酷的竞争,”他告诉我。

 

以他上小四的大女儿Jennifer为例,每天放学后除了完成作业,还要额外参加数学班和华语补习班,此外还有每周各三次的跆拳道和游泳课。

 

我的同学Dan也在政府工作。他给女儿报了华语班、跆拳道和游泳。一边补习学术,一边提高抗压力和韧性。

 

新加坡《海峡时报》报道,有70%的家长给孩子报了课外班,主要提高英语和数学水平,平均每月花费达到120美元至250美元。对于人均月收入约4000美元的新加坡人来说,经济上还是可以负担的。压力主要是精神上的。

 

“新加坡人的性格就是Kia Su啊。”在从机场去酒店的路上,同样是华人第三代的计程车司机Phua曾告诉我。在福建话中,“Kia Su”就是怕输的意思。

 

 

 

而网上有用26个字母对新加坡人国民性格的总结,第一点就是“Always must win”(要永远赢)。

 

在那里读书越久,体会越深刻。比如,我身边很少有本地同学的家庭自己烧饭,基本都在Food Court(相当于国内的大时代)解决。

 

“这样不是很不懂生活吗?”,我曾不解地问同学Choo

 

“自己做饭,还需要买菜切烧,吃完了还要洗碗,一两个小时就没有了。为什么不把这个时间放在工作和学习上?” 他答。

 

工作、工作、工作!可以说是新加坡人的一大生存哲学。而这个哲学的少年版就变成了“学习、学习、学习”。只是,学习的内容不仅有学术,还包含了课外技能和领导力等多个方面。

 

3

人才、人才、人才!

小贩有机会、老外也欢迎

前面说了,李光耀从执政之初就明确:“我们最大的资源就是国家的人才”。

 

于是,政府对于顶尖学生的支持力度是相当大的。比如著名的总统奖,学生们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由政府买单,把他们送到哈佛、耶鲁和牛剑这样的世界名校深造。前提是学生具备了A-level较高的学术能力、课外活动优秀、并且领导力出众。

 

有了奖学金,无论父母从事什么行业,哪怕在菜场卖菜,孩子也可以进入世界一流的大学,并顺利留在新加坡政府工作。比如2017年五名总统奖学金得主之一的李达蔚,父亲是出租车司机,母亲是家庭主妇和兼职销售员。

 

而现任总理李显龙、副总理张志贤、外交部长维文、前总理吴作栋、前外交部长杨荣文等,当年也都是总统奖得主。

 

 

 

对于已经进入公务员团队的人才,新加坡政府不会停止培养。我们学院的新加坡同学,很多来自总理公署、国防部、警察部队、外交部、教育部等政府机构;国家出钱让他们再学习,学习期间不需要工作,一切工资和福利照发。

 

而普通的新加坡人,也可以领到500新币的“国人多样性终身学习经费”,用来鼓励培养职业技能,终身学习。

 

不仅对学生,新加坡对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,也是投入惊人。李光耀早在1984年就说:“我们必须找更好的老师,给他们能比对金融和工商业的薪水。” 所以,新加坡现在已成为一流学者和教授云集的地方。

 

而更有意思的是,新加坡也拿出大笔资金,用来吸引国外的年轻人来读书。中国是新加坡“挖角”的国家之一,最早从初中生就下手了,在四川、东北、江苏等很多学校都有输送学生去新加坡的项目,学费和生活费完全由新加坡政府负担。

 

我的朋友陈亮和钱蕊都是千禧年后来到新加坡的中国留学生。两人原本在国内高考中已经以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京大学录取,但最终他们选择接受新加坡大学的奖学金。

 

新加坡政府奖学金的条件是,学生毕业后,必须在新加坡工作3-6年。

 

“等到六年期满已经30岁了,早已把新加坡当成了家。”钱蕊说。所以,她已留在新加坡,建立家庭,换成了新加坡护照;而陈亮娶了当地的太太,如今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。

 

在多年前,新加坡特别需要外来人才的时候,国际学生大学一毕业,就有可能收到新加坡政府寄来的信,邀请他们成为新加坡永久公民。

 

这跟英国形成了鲜明反差。我曾获得英国外交部的旗舰奖“志奋领奖学金”,也是学费和生活费全额资助。但这项奖学金的条件是:获奖者不能留英工作,需要回到所在的国家服务。英国通过资助别的国家的“未来领导者”,来构建和其他国家的互利关系。

 

对优秀国际学生的“一迎一送”,两个岛国的教育投资观,形成了有趣的对比。

 

4

英国 or 新加坡?

在英国和新加坡留学,我曾反复被问到两地教育体验的差别。说几点个人的感受:

 

第一,生活上来讲,一旦去过欧美念书,再转投新加坡会觉得有些无聊。所以我身边很多从欧美毕业,到新加坡工作的华人朋友,过不了几年还是会返回欧美,或者选择回中国。

 

在新加坡的校园里,学生大多穿着T恤、短裤和人字拖;而在新加坡的CBD,那些穿着衬衫和西裤的白领从Raffles PlaceDowntown的地铁站鱼涌而出,八成人手里拿提着运动鞋袋。早上去做工,利用午休和下班后去Gym健身,然后去Food Court点一份食物。这样的作息就是大多数新加坡人的写照。

 

 

 

可是,当你走在伦敦街头,你会强烈感受到英国文化的律动和活力,来自世界各地的肤色、穿着和口音体现着这座城市的多样和自由。校园里可以看到各种风格的打扮:潮男、朋克、伪娘、烟熏,男生手拉手,这在新加坡是很难看到的,更别说著名的伦敦裸骑和同志骄傲大游行。在我知道的城市中,只有纽约会给人相似的感受。

 

相比欧美的自由奔放,新加坡内敛、自律、高效、保守与开放并存。

 

第二,新加坡的学校,甚至整个国家都管得很严格。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的,新加坡全国都不允许售卖口香糖,为的是保持城市地面的整洁;随地吐痰、违反交规、开车看手机……都会被重重的罚!

 

言论也会被规范,因为一句话而惹上官司、缴纳罚款都是很有可能的。新加坡国立大学就曾有中国学生,因为在微博上贬低新加坡人,面临3个月的社区服务、3000新币罚款和取消一学期奖学金。

 

之前还曾有经营日本拉面的老板娘,因为对少数族群做出侮辱性言论,而被处罚丢掉生计。

 

国际学生在新加坡,绝不会像欧美那样的肆无忌惮。

 

别说普通学生,就连第一家庭的第三代都会惹上官司。2017年,总理李显龙跟弟弟李显扬和妹妹李玮玲,因为如何处理父亲李光耀的故居产生分歧,家庭争论扩大到公开场合。李显扬的儿子、在哈佛任教的李绳武因为在脸书上说,政府爱用司法方式报复,立刻遭到了大伯领导的政府起诉,要求他回国出庭受审。

 

第三,跟欧美相比,新加坡留学成本相对较低,但质量却不缩水。谈到留学的性价比,新加坡是颇有优势的。这里兼有亚洲和西方的特点,就像我的朋友Tan说的:新加坡是东方的西方,又是西方的东方。不管你崇尚东亚模式还是西方模式,不管你喜欢汉堡还是肉骨茶,在这座城市,你都可以找到熟悉的DNA,放心的地居住下来。

 

在整个亚洲,能让东西方文明真正融合的城市,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。

 

从质量上来说,在近几年经合组织(OECD)的全球学生能力排名中,新加坡学生在阅读、数学和科学三项均雄踞第一。而新加坡国立大学(NUS)在QS和泰晤士两个高校排名上更是多年的亚洲冠军。

 

作为出国受教育的一个选项,尤其对于不认同英美自由主义的一些中国家庭来说,新加坡是相当值得的。而这个国家的高效率、服务意识、法治精神,重视奋斗,更会对年轻人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
校园活动
名师名校
教育课堂
大赛通道
公益慈善
网站首页
校园文化
才艺展示
素质测评
小记者团
 
联系我们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金蝉北里21号院
电话:13121921617
传真:86-0377-6380000
邮箱:xyx@zhongguoxiaoyuanxing.com
网址:www.zhongguoxiaoyuanxing.com